全区城镇新增就业1936人,实现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802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235人……今年以来,区人社局以高质量充分就业为目标,打好“拓渠道、扩岗位、强技能、兜底线”组合拳,全区就业形势稳中趋好。
拓渠道,优化就业服务平台
走进亚威集团生产车间,记者看到,操作工于波在机器前熟练地忙碌着。32岁的于波此前一直在外地打工,1月30日,在区人社局举办的新春招聘会上,他与亚威集团洽谈成功,成为今年上千返乡就业者中的一员。
今年以来,人社部门持续优化就业服务举措,积极为企业“招兵买马”。精准服务企业,对全区177家重点监测企业开展用工情况调查,制定针对性的职岗匹配服务计划,累计采集就业岗位6508个,发布招聘信息9期;丰富招聘形式,办好返乡农民工、退役军人、退捕渔民等6次专场招聘会,与区融媒体中心等媒体平台联合开展直播带岗活动,累计在线观看人数超3万人次;拓宽招工渠道,在全区13个基层服务平台同步推介全区各类企业岗位信息,与区委统战部联合组织20多家用工需求量大的企业赴甘肃、云南等地开展“红石榴就业行动”,现场推介1500多个岗位信息,成功吸纳154名务工人员来江都工作。
扩岗位,开拓更多就业空间
春节过后,贵州籍高校毕业生李华如期返回纳力新材料公司上班。去年11月,毕业于中北大学的李华在网上看到区人力资源市场推送的岗位信息后,立刻赶到纳力新材料公司应聘,年初办理了正式入职手续,成为我区积极拓宽就业空间成功引进的人才之一。
近年来,区人社局积极探索开发新的就业增长点,拓宽就业空间,帮助劳动者“有业择、择好业”。加大岗位采集力度,主动调查摸底新项目、新产业岗位空缺情况,多渠道收集企业招聘信息,今年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174个,大学生就业见习岗位863个;扩大事业编制招聘规模,联合各单位制定发布年度招聘计划,今年已发布事业单位招聘岗位246个,较往年增长20%以上;落实就业补贴政策,聚焦稳岗扩岗,全力落实“降、缓、返、补”助企纾困政策,全面兑现企业留工补贴、招工补助和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等等惠民政策。
强技能,提升就业富民质量
3月10日一大早,仙女镇南吴社区的王女士来到万网培训学校,参加人社部门组织的免费家政服务员培训。20天后,她只要通过考核,就可以取得初级职业技能证书,培训机构也将获得相应的补贴。
区人社局千方百计帮助劳动者拓宽职业发展道路,提升就业质量。广泛实施技能培训,开展贯穿劳动者全职业周期的多层次职业技能培训,今年已开展各类技能培训7批次1549人次,发放技能提升补贴220多万元;强化产业带动就业,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和地方产业特色,有针对性地推介创业项目,扶持退捕渔民、返乡农民工等群体通过创业实现稳定就业,今年已推介成功创业655人,创业带动就业1283人;拓宽技能提升渠道,积极探索校企融合、订单培养等技能人才培育方式,多渠道培养技能人才,全面激发广大劳动者学习技能、提升本领热情,今年预计举办职业技能竞赛7场,在7家企业开展职业技能自主认定。
兜底线,稳定重点群体就业
3月6日,李先生的银行卡又多了一笔钱,这是人社部门专门向失业人员发放的2月份物价补贴。该局还及时发放失业人员医疗保险补贴,并根据物价指数适时启动临时物价补贴政策,保障下岗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
针对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等重点群体,人社部门不断加大就业帮扶力度,切实兜牢就业民生底线。全力帮扶就业,多渠道促进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就业创业,今年已帮扶218名高校毕业生实现稳定就业,向133家企业发放高校毕业生扩岗补助32.7万元;鼓励灵活就业,完善“创业培训+创业担保贷款+创业服务”一体化帮扶机制,鼓励和支持下岗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群体自主创业,支持养老、托幼等现代服务业创造更多灵活就业岗位;保障合法权益,加大重点群体的维权支撑力度,设立法律援助、绿色通道等便捷服务,全力保障重点群体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