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2
2021年度江苏省中学共青团改革评价评分表
一、普通中学
重点 内容 |
关键指标 |
主要做法 |
相关证明 |
得分 |
A1. 组织建设机制 (23分) |
B1.组织体系(14分) |
C1. 学校设学生社团联合会、团总支,建立青年教师团队参与团委工作为团委委员, 2015、2020年进行了换届选举,社团工作如期开展。 |
换届选举材料、社团分工表 |
5 |
C2. 团支部、班委会职位交叉设置;班主任同时负责团员教育工作,每天在课间开展团旗下讲话。 |
团旗下讲话演讲稿 |
4 |
||
C3. 每个年级建立团总支,每班均设定团支部。 |
智慧团建可查 |
3 |
||
C4. 学生社团工作成效显著,相关章程制度规范,大力建设思想引领类社团,社团活动丰富,服务学生成长成材效果明显。 |
|
1 |
||
B2.组织生活(5分) |
C5. 开展“三会两制一课”、 主题团日等活动、每年至少召开1次组织生活会 |
照片、校园网站 |
5 |
|
B3.激励机制(4分) |
C6. 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团支部表彰。 |
|
4 |
|
A2. 团员发展机制 (15分) |
B4.入团标准(4分) |
C7. 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建立入团标准与评价体系,按照有信仰、讲政治、重品行、争先锋、守纪律的指导标准,综合团组织、老师、学生等各方意见发展团员,明确入团操作办法。 |
|
3 |
B5.发展程序(7分) |
C8. 通过明确标准、规范程序、强化纪律约束等措施,严格团员发展程序,加强团前教育、推优入团。 |
|
4 |
|
C9. 规范团员发展过程,严格按照程序发展团员,认真推行团课。 |
|
2 |
||
B6.配套措施(4分) |
C10. |
|
|
|
C11. 团员档案完整、管理到位,团员发展纪实簿、入团志愿书填写规范准确(1分);新发展团员全部录入“智慧团建”系统、建立电子档案,团员组织关系接转规范 |
档案可查 |
2 |
||
A3. 团员教育机制 (40分) |
B7.团校建设(20分) |
C12. 严格落实《关于加强全省中学团校建设工作的通知》相关要求,团校挂牌运行(1分),有相对固定的活动阵地,有固定的活动时间(1分),校团委每学期至少开展2次集中授课,班级团支部每个月至少开展1次团课活动(1分)。各学员每年参加集中团课学习培训累计不少于8学时(1分)。 |
|
4 |
C13. 建立组织机构,在校党委领导下开展工作,聘请党政领导担任名誉校长,配备1至2名副校长具体负责。 |
|
4 |
||
C14. 健全师资队伍,每个团校的师资队伍不少于8名校内教师(1分),邀请学校党组织负责人、分管校领导、德育工作部门负责同志为团校学员授“第一课”(1分)。 |
|
3 |
||
C15. 建好教学课程,分必修课和选修课,主要包括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团员意识和综合素质教育四大版块(1分)。面向中学少先队员、入团积极分子、团员等不同群体,针对不同年级,设计开发教学课程、制定教学进度表(2分) |
PPT授课 |
3 |
||
C16. |
|
|
||
C17. 团校建立应有章程,定期对团校成员进行考核。 |
|
2 |
||
B8.诵读学传(12分) |
C18. 清明节开展“祭英烈”诵读推送,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18岁成人仪式成为我校品牌活动。 |
微信公众号 |
4 |
|
C19. 推动诵、读、学、传四个环节的有序连接,注重环节设计的整体连贯性,突出每个环节的特色化内容,构建系统有机的整体。 |
|
|
||
C20.利用学校的大课间,每个班级平均一周开展4次团旗下讲话,主题鲜明、内容详实,已坚持6年 |
讲话稿 |
4 |
||
B9.实践教育(8分) |
C21. |
|
|
|
C22. 织动员中学团校学员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学雷锋志愿者,参观引江水利枢纽等活动 |
微信公众号 |
4 |
||
A4. 保障支持机制 (22分) |
B10.组织领导(8分) |
C23.团建纳入学校工作规划。 |
|
5 |
C24.团委书记列席办公会,校团委有专门的分管领导。 |
|
3 |
||
B11.骨干队伍(8分) |
C25.学校团委人员齐备。 |
|
4 |
|
C26.学校制度保障团委工作人员待遇。 |
|
4 |
||
B12.资源保障(6分) |
C27. 团委无随意撤销、合并或归属其他工作部门情况,建立团委与学生处合理分工、有机协同的机制,每周开一次联席会。 |
|
3 |
|
C28. 将团建、队建经费纳入党建经费整体计划,有专门的团委活动室。 |
|
3 |
||
总计 |
|
|
83 |
二、中等职业学校
重点 内容 |
关键指标 |
主要做法 |
相关证明 |
得分 |
A1. 组织建设(一心、三环) (30分) |
B1.团组织(13分) |
C1. |
|
|
C2. |
|
|
||
C3. |
|
|
||
C4. |
|
|
||
C5. |
|
|
||
B2.学生会(6分) |
C6. |
|
|
|
C7. |
|
|
||
C8. |
|
|
||
B3.学生社团(6分) |
C9. |
|
|
|
C10. |
|
|
||
C11. |
|
|
||
B4.志愿者组织 (6分) |
C12. |
|
|
|
C13. |
|
|
||
C14. |
|
|
||
A2. 队伍建设(两员) (30分) |
B5.团员队伍建设 (16分) |
C15. |
|
|
C16. |
|
|
||
C17. |
|
|
||
C18. |
|
|
||
C19. |
|
|
||
B6.共青团辅导员 (14分) |
C20. |
|
|
|
C21. |
|
|
||
C22. |
|
|
||
C23. |
|
|
||
A3. 工作载体建设 (四载体) (40分) |
B7.团校建设 (20分) |
C24. |
|
|
C25. |
|
|
||
C26. |
|
|
||
C27. |
|
|
||
C28. |
|
|
||
C29. |
|
|
||
B8诵读学传(8分) |
C30. |
|
|
|
C31. |
|
|
||
C32. |
|
|
||
B9.社会实践(6分) |
C33. |
|
|
|
C34. |
|
|
||
B10.科技创新(6分) |
C35. |
|
|
|
C36. |
|
|
||
总计 |
|
|
|
三、市、县级团委
重点 内容 |
关键指标 |
主要做法 |
相关证明 |
得分 |
A1. 领导体制机制 (30分) |
B1.党的领导(20分) |
C1. |
|
|
C2. |
|
|
||
B2.督导评价(10分) |
C3. |
|
|
|
A2. 组织建设机制 (45分) |
B3.组织设置(10分) |
C4. |
|
|
C5. |
|
|
||
B4.团员发展(15分) |
C6. |
|
|
|
C7. |
|
|
||
C8. |
|
|
||
B5.教育管理(20分) |
C9. |
|
|
|
C10. |
|
|
||
C11. |
|
|
||
C12. |
|
|
||
A3. 指导支持机制 (25分) |
B6.工作责任(15分) |
C13. |
|
|
C14. |
|
|
||
C15. |
|
|
||
B7.骨干队伍(10分) |
C16. |
|
|
|
C17. |
|
|
||
C18. |
|
|
||
C19. |
|
|
||
总计 |
|
|
|
备注:1.请对照指标体系赋分权重对每项考察要点逐条予以评分。2.在“主要做法”栏目中根据实际情况简要阐述具体的做法,并在“相关证明”中列出与做法相对应的相关文件、会议纪要、活动照片、团员档案、经费预算、系统记录等佐证材料。3.评分时要尽量客观反映工作实绩,完全符合要求得满分,不达标要酌情扣分,最小计分单位为0.5分。如,该单项分值满分为2分,完成好得2分,较好得1.5分,一般得1分,以此类推。